2025年3月17—22日,第三期“编辑理论与实践研修班”在山城重庆成功举办,吸引了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几百余名刊界同仁,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编辑成长的进阶之道。
3月18日上午,开班仪式隆重举行。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蒲洋出席并致辞,重庆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彭熙担任开班仪式主持人。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出版处四级调研员陈瀚;《编辑学报》主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名誉理事长陈浩元;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总编辑、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规范与标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品纯;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韵,女编辑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董燕萍;山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冀伦文;重庆市期刊协会秘书长戴泽明;重庆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监事长汤兴华,副理事长张大志、王维朗,品牌运营工作委员会主委周江川,秘书长彭智,以及部分常务理事、主任委员;全国部分期刊出版单位的社长、主编、主任、编辑等出席开班仪式。
活动现场
蒲洋处长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重庆市科技期刊发展概况,并特别提到重庆市有11种期刊入选了去年公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蓬勃的创新活力,持续在“文化强市”“科技强市”建设征程中贡献着期刊力量。他强调,重庆市高度重视科技期刊出版工作,从经费、政策、战略等维度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编辑作为出版工作的关键环节,其工作质量与期刊发展息息相关,本次活动的举办对于提升编辑队伍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最后,他希望编辑从业人员能着眼于政治方向、业务规范、出版质量、交流学习等方面提升专业素养,不断拓宽视野,汲取先进经验,共同推动科技期刊事业健康、繁荣发展。
蒲洋处长致辞
彭熙理事长担任开班仪式主持人
本次研修班围绕编校质量、审校规范、选题策略、常用文稿写作技巧、出版伦理与诚信、人工智能在编校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等热点问题,邀请了多位刊界知名专家作专题培训。
《编辑学报》主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名誉理事长陈浩元围绕编校格式中“量和单位”“数字”“数学式”的若干要求型条款、推荐型条款及允许型条款,以标准的“引用文件”为依据,紧密结合科技期刊论文的编校实例,分别对3个专题的条款实施要点进行比较精准解析,助力编辑准确理解GB/T 7713.2的相关条款,避免常见的编校错误,提高编校效率,进一步提升科技期刊的编校质量。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秘书长刘筱敏在报告中梳理了期刊评价的发展历史,解读了期刊评价的主要指标内涵、计算方法以及基本原则,阐释了主要数据库的遴选指标、学科、语种覆盖度、数据内容等特点,剖析了数据论文的评价原则、属性特征、国际影响力等重要要素,助力编辑正确看待数字环境发展中期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更加深刻、清晰地认识期刊评价的标准与趋势。
《编辑学报》编委、原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常务理事刘明寿在报告中总结了办刊多年来的期刊编辑学实践和体会,将个人的期刊编辑工作与编辑学理论深度融合,分享期刊编辑学的研究感悟。他提到,期刊编辑需从“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个方面加强自身的“四力”建设,培养踏实勤奋的敬业精神、勤于钻研的实践精神、善于策划的创新精神、乐于学习的钻研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学习与思考。
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总编辑、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规范与标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品纯围绕文稿写作入门知识、新闻稿、工作总结、经验交流材料以及职称评审材料等多个角度,为广大编辑带来了全面而深入的常用文稿写作技巧指导,通过解读生动的案例,辅以抽丝剥茧般的详细分析,有助于编辑建立对文稿写作全过程的系统认知,以及对各个写作环节的透彻理解。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栾嘉在报告中梳理并解读了近60年来医学研究论文评价发展史所涉伦理,以及医学临床研究论文质量评审的17个评审指标。通过横向对比中文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评价数据,简要介绍了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现况。她表示,伦理审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医学研究论文的质量,有利于维护科研诚信,从而倒逼研究者的科研行为规范。
重庆大学出版社质检室副主任陆艳在《编校常见语言文字错例解析》报告中梳理了数字、字词、标点及语法等常见问题,通过案例剖析错误成因并针对数字与汉字混用、词语搭配不当、标点使用不规范、逻辑性错误等具体问题提出了规避办法,有助于编辑在日常工作中避免常见的语言文字错误,提升编辑加工的质量和效率,为传播优质、准确的文化内容奠定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科技与出版》杂志社主编、中国新闻史学会编辑出版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苏磊从选题要求、常见问题、选题来源3个角度解读学术论文的选题策略。她强调,一篇合格的论文选题应同时符合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4方面要求,“问题意识”是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持续动力,只有研究真问题,才能取得具有创新意义、内涵、价值的研究成果,为编辑在学术论文选题方面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实用的指导。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主任梁永霞简要分析了期刊近十年的稿件数据,指出约70%的退稿都是由选题不当引起,说明了期刊研究选题的关键地位与重要意义。她分享了具有可行性的科技研究选题策略,通过列举并讲解典型选题的审稿意见,帮助编辑在后续选题中避免类似失误,提升选题质量和研究水平。
3月18、19日晚上,两场沙龙活动“数字化转型:通过APP提升期刊影响力”“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编校工作中的应用与经验交流”成功举行。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虎、交互未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闫明箭分别围绕学术支撑服务平台以及智能编校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作分享报告。与会专家、代表们纷纷提问互动,讨论氛围热烈,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数字技术赋能期刊高质量发展路径。
沙龙活动现场
3月21日下午,部分代表赴重庆五九期刊社参观调研。围绕会议筹办与编辑工作如何高效协同、如何增强稿件内容的军民融合性,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推进国防工业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应用、科技核心与特色内容间的布局取舍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聚焦工作进行了详细讨论。
调研现场
3月22日上午,《编辑学报》“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专栏组稿会成功举办。会上,《编辑学报》陈浩元主编、张品纯副主编介绍了专栏设立情况和征稿情况,阐述了专栏设立的背景、目标和定位,鼓励与会专家积极投稿,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与会专家围绕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主题涉及的问题展开研讨,并为办好专栏出谋划策,他们纷纷表示,将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组稿、投稿,为专栏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组稿会现场
培训结业典礼环节
学员代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常务副主编、中国期刊协会常务理事刘玉龙将本次培训感悟高度总结为:理论上——正本清源、系统深刻;实践上——榜样示范、提高素养。他表示,参加本次培训受益良多,专家们的授课让大家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如同活水,源源不断地滋养着编辑工作;而实践才能出真知,专家们倾囊相授的办刊经验有助于编辑们提升专业素养,明晰自身的职业晋升之路。
刘玉龙副主编发言
学员代表、《护士进修杂志》编辑部主任陈幸用三个关键词概括了此次学习的收获:夯实、感悟、启迪。通过聆听授课,学员们夯实了编辑专业知识;专家们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让大家感悟到生活的真谛;而编辑选题和策略的学习,启迪了自身的学术研究。她感慨道,本次研修班既是一场知识的盛宴,也是一次文化的探索,希望主办方能多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鼓励更多编辑从业人员参与其中,共同学习进步。
陈幸主任发言
重庆市期刊协会秘书长戴泽明作培训总结。他指出,本次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恰到好处,内容丰富且扎实,取得了良好成效。当下科技期刊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黄金时代,国家大力支持为其发展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但新技术迭代升级、人工智能对传统技术的冲击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在此形势下,编辑需不断精进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他相信,学员们不仅从授课中学到知识技能与工作方法,更学到专家们对职业的钻研精神、对工作的执着情怀、对生活的热爱态度。他强调,鼓励编辑人才永远保持赤子之心、上进之心是本次培训的宗旨和目的,期望学员们能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科技期刊发展贡献力量,不负这美好时代。
戴泽明秘书长作培训总结
本次研修班由重庆市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重庆市期刊协会、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广西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山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联合主办。本次活动主题明确、学习内容丰富、培训形式多样,涵盖了编辑出版领域的诸多前沿知识与实用技巧,不仅为广大编辑人员搭建了一个高规格、高水平的学习交流平台,更为期刊行业的持续进步与创新注入了全新活力与动力。
主持人风采
活动现场,精彩纷呈
思想碰撞,灼见连连